很久很久以前,我就说过,国产动画、漫画做不起来,主要是因为没钱赚,和文化部和广电关系其实不大。
说这话的时候我是个初出茅庐的漫评作者,说完这话我就给喷惨了,一堆“前辈”、“大能”过来教育我,说“这就是广电的锅”,仿佛没了广电的审查,我们早就能出自己的宫崎骏了。
这大概是十年前的事情。
过了几年在大家都以黑喜羊羊为政治正确的时候,我出来说了句日本动画也是从子供向发展起来的,而且现在日本动画产业份额,每一年的大头依然是子供向国民动画和迪士尼,圈钱名单的前十名偶尔会出现EVA和宫崎骏——所以EVA和宫崎骏是真的屌。
这个时候我已经是有一定名气,每个月有固定稿约的漫评人了,我能拿出一堆数据证明我的论点,然而我还是被一堆大能围着喷。
这大概是五年前的事情。
后来在知乎这个貌似高智商的平台上,我说了句资本进场了,未来五年将是国产动画爆炸式发展的黄金年代,然后我又被喷惨了,不过感谢知乎的机制,让我可以愉快的封掉在我答案下面的傻逼的回帖,特别爽。
这好像是15年年底的事情。
现在,请叫我预言家。
好吧,这并不是什么预言,只是对现状充分的调查、对经济运行原理的充分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做出的逻辑推理而已。
07年的时候,我就发现国家的审核其实早就向资本低头了,广电的官老爷们剪片更多的只是在对“上意”的揣测下做的一种自我保护——可能还有趁机要挟送审方塞钱的意图在里面,不过这个要讲证据,所以我只做推测,推测而已。
在中国,意识形态这玩意儿根本就淡化到没影了,钱——更准确的表达叫资本——才是左右大多数事情的主要杠杆,而资本的本质是逐利的,只要是能赚钱的东西,资本就会跟进,它会打通大多数关节。
所以那时候我开始认为,也许中国动画漫画不行,可能真不是审核的锅。后来因为漫评人的关系,接触到了一些从业人士,我发现为难他们的基本都是“钱”,夏达最苦的时候早上泡一碗泡面,然后一次吃一点,一整天就吃一碗面,后来有一天她晕倒了一整天都没人知道。
姚非拉别看现在因为和小新等作者的纠纷,在大家眼中出成了压榨作者的邪恶资本化身的形象,当年他买米一次只买几斤散装,因为买不起一整袋几十斤的米……稿费发了再去买几斤。
从业者都混得这么惨兮兮了,这个产业怎么发展嘛!
所以,关键还是钱,是人民币。
说句不好听的,那时候广电的官老爷根本不可能来为难你们画漫画做动画的这些人,因为你们太渺小了,官老爷又不是每个人都有黑框眼镜,人家看不见你们这些小虾米,看都看不见,怎么为难你们嘛。
实际上那个年代正好是对漫画和动画内容审核最宽松的时代,就连福音战士这种都在剪了一遍之后引进了,现在你怎么剪都引进不了你信不信?
原因嘛我上面说了,官老爷看不见你们啊!糊弄一下就给你们过了,都不会详细去看。
我现在其实最好奇的是,为什么当年会出现“审核是国漫发展不起来的最大原因”这种论调,到底是谁最先说出来这个看法,又是怎么得到广泛传播的?
而子供向完成原始积累这个也是有数据支持的,日本和美国两个动漫大国,美国到现在还在坚持全家福式的动画制作模式,针对成年人的漫画则向着另一个方向发展,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漫威影业和DC影业——虽然DC总是被漫威压一头,但是人家确实是和漫威一个量级的庞然大物。
日本的模式和美国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是,日本有青年向只改真人剧的传统,虽然现在出现了一些跨界作品,比如交响情人梦就同时存在真人剧和动画,但是一些内容十分“硬核”的青年漫依然只改了真人剧,比如《无间双龙》和我非常喜欢的《逝纸》。
不同点则是,日本人在动画领域也进行了细分,出现了子供向和针对成年死宅的深夜向两个不同的分野,国内二次元们熟知的动画其实大部分都是后一个分类:针对死宅的深夜档。这些动画的量级其实非常小,魔法少女小圆被称作现象级作品,然而它目前给版权方创造的收入加起来,恐怕还不如樱桃小丸子和鬼太郎等子供向动画作品每年从糖果生产商那边拿到的商标使用费——没错,这个量级的差距就是这么可怕。
非子供向领域的日本动漫IP,只有高达、宇宙战舰大和号这些把整个系列作为一个整体看的时候,能抗衡樱桃小丸子。
没错,小丸子就是这么强。
对了,哆啦A梦也是被分类为子供向。
现在再看看我们国内的子供向,建议大家去淘宝搜索巴啦啦小魔仙,稍微感受一下奥飞在小魔仙相关玩具里面赚了多少。
如果没有中途杀进场的腾讯,奥飞这个靠做盗版四驱车起家的厂商,估计就要承担起国漫振兴的重任了。
然而腾讯进场之后,本来准备通过凯能系列逐渐向高龄人群拓展业务的奥飞反而有点悲情色彩了。
烧钱烧不过腾讯——这是一句废话——然后这么多年积累的用户基数又无法抗衡腾讯的用户基数。
奥飞唯一庆幸的,大概就是现在腾讯还不打算动他的低幼向蛋糕吧——主要腾讯还不准备自己开玩具工厂。
另一个悲情角色要数知音漫客,11年《斗罗大陆》漫画版热销,知音漫客一时风头无两,大有要成为中国的JUMP的架势,那时候漫客踌躇志满的要做IP拓展,准备把名下的几个“大IP”做成中国的海贼王、中国的火影。
然后一只企鹅带着风带着雷电进入了战场,把自己天文数字的用户基数和根本甩不完的钞票扔了进来。
现在年轻的小朋友还有几个知道《偷星九月天》?比偷腥出道晚那么多的《一人之下》和《妖狐小红娘》都出动画了,《偷星九月天》当年吹得震天响的大电影还只有一个预告片。
说起来一人之下的动画可惜了,制作方根本没摸准这是个什么类型的作品,把它当志怪恐怖作品来做了,实际上《一人之下》是个中国神怪题材的热血战斗漫画(无误,我肯定),而且越到后期打斗部分越精彩,剧情虽然不错但是都被强力的战斗设计掩盖了光芒,我可是把一人之下的战斗设计当作范本反复研究过的,你们很快可以在我的新书里看到研究的成果。
其实腾讯进场也不是一开始就顺风顺水,11年到15年它明显在观望。
腾讯这个公司有个特点,竞争对手有什么它就得弄一个相似的竞品,它也不求自己的东西一定能压过对手夺取市场主导权,反正它得有。所以腾讯也背上了抄袭狂魔的称号,然而这样抄袭、换皮的事情在游戏领域就不算个事,干的人多了,只是腾讯目标最大,才背上了骂名。
最近这些年,根据我的观察,腾讯这个思路发生了改变,游戏领域它经常会买下很多大陆代理权,然后根本不怎么花功夫去推广和运营,就那么放着,有的游戏干脆就是一直在内测。前几年剑灵不就被人说是让腾讯内测到热度耗尽最后才不温不火么,当时有人认为腾讯就是搞饥饿营销,卖激活码。
也许是有饥饿营销的考量啦,但饥饿上那么长时间,就连小米也不会这么干吧?而且小米那个做法也不完全是饥饿营销的锅,也有产能问题的原因。
跑题了,总而言之,腾讯在过去的十年中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用非常粗暴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帝国。
然后它有些迷惘。
在这段扩张期结束之后,腾讯有那么几年表现得好像只要和互联网有关的领域它都投钱试水,他提出了很多的“战略构想”,然而每个构想看起来都在自说自话,感觉就是整个公司就没想好自己该干嘛,手里拿着大把大把的人民币和巨量的用户资源,好像干什么都能成,但好像干什么都不得劲。
进场玩电商,没玩出多少花来,做搜索,也没玩出什么花来,做电脑安全到是和360怼了一场,现在好像也就那样。
你们回忆一下,是不是有那么几年,腾讯这个公司感觉就是什么地方都有它,但是除了即时聊天这个它本来就是老大的领域之外,其他地方他很少能怼死本来的老大取而代之。
一开始在线漫画领域也是如此,看起来只是“哇那个叫有妖气的做在线漫画做得还不错的样子我们也进去吧”,完全就是扩张期留下的惯性。企鹅的在线漫画一开始虽然靠着用户基数获得了流量,然而本身内容方面底子薄,所以有妖气在企鹅进场之后还风光了几年。
后来有妖气开始把旗下的漫画动画化,做出了十冷等有影响力的改编动画,十冷还出了大电影,那叫一个风光,简直是IP热最初那段时间的豪杰,融资前景一片大好。
腾讯看这样,就也把旗下热门的漫画作品改编成动画,有妖气的动画时长多少腾讯这边就绝不会比这个时间长,十冷动画的作画质量有多高,腾讯就绝不会做得比十冷的质量高——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还真是一贯的腾讯风格呢。
只是最早被改编的那些漫画就比较倒霉了,没赶上好时光啊。
但是随后,腾讯终于想明白了自己要干嘛,它提出了泛娱乐战略——这个战略本身到底什么意思其实不重要,它就是个说辞,用大白话来解释就是,腾讯准备占领娱乐产品内容生产的整个链条,然后孵化巨型IP——也就是烧钱推人气,把基础受众扩大化。
什么叫巨型IP呢,以日本来说,就是哆啦A梦,奥特曼,假面骑士这样的IP——当然还有大家熟悉的死神小学生,总之就是有“国民级”头衔的东西。
以美国来说,那自然就是复仇者联盟和正义联盟那样的超级英雄群体了。
腾讯准备通过自己拥有的资金和用户群体的优势来砸出新IP,于是它开始系统化的布局。
借壳收购原来的盛大文学就是布局的一部分,而腾讯漫画作为一个内容生产平台,自然也是布局的一部分。
这个时候的腾讯漫画,靠着吸纳了原本漫友系统的编辑红糖,拉来了很多原本在漫友上连载的优秀作品,妖狐小红娘就是其中之一,又通过改编小说得到了几部人气漫画——好吧好像就一部零件山,总之腾讯漫画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底子。
于是腾讯开始批量——注意我的用词——批量改编漫画作品为动画。
一开始所有的这些改编都比较简陋,虽然比起更早时候的改编作品质量已经要好不少了,但简陋就是简陋……
就因为这个我妖狐第一季都没看,明明我从漫画SHOW开始就是妖狐粉了,毕竟11年我从北斗星啊不,南斗星辞职后,面试过漫画SHOW还通过了面试,只是当时他们问我要健康证明,我要去街道卫生办办理,我去办的时候被告知要用东西插屁股检查个什么玩意儿,就退缩了……但是从那以后我都有关注漫画SHOW上的新作,毕竟新作肯定是交给资历最浅的编辑带,很可能其中某一部本来就该是我负责的。
所以从小红娘开始连载的时候,我就在看了,喜欢得不行。结果动画改成那样,我很伤心啊。
当然了,小红娘刚开始的剧情确实有点不给力,这也是事实,作者明显在画的过程中成长了。其实很多国产漫画都有这个一开始故事很青涩后面逐渐成长的过程,比如《神契幻奇谭》,按单行本算,第一卷的剧情和后面根本是不同次元,越后面越精彩,第一卷则相当的迷……
说回腾讯。
腾讯一口气把一堆漫画改编成动画(顺带还把几部小说给动画化了),其实就是广撒网战略,反正在APP上人气不错就改编,然后扔进市场看生死,控制成本也是理所当然的。
同样的战法角川也在弄,看每年角川搞出多少轻小说改编的渣动画……只不过,角川和腾讯体量还是差太远了。现在腾讯是和天闻角川有版权合作的,商定合作意向之后,角川从日本本部派了一个执行董事来签约,腾讯这边来的则是互动娱乐事业群下面动漫业务部的一个总经理……
换而言之,腾讯认为角川就相当于“我子公司的子公司”这种规格的公司,派一个业务部的经理过去就可以和角川的执行董事平等的会谈了。
跑题了。
这些批量改编动画的作品,虽然成品动画质量都是那么的令人忧伤,虽然他们在主要的视频播放平台上人气都一般般,尤其是在BILIBILI上播放量和引进日漫都有一定的差距,甚至比不上十冷,但是腾讯以老子不差钱的态度一路做了下来。
我估计,腾讯自己都没想到会这么快有成果吧。
妖狐小红娘王权篇,播放量突然暴涨,随着“如果我们能活着出去的话,万水千山你愿意陪我一起去看吗”的弹幕变得越来越厚,小红娘的播放量也膨胀到要以亿作为单位。
腾讯的反应特别快,月红篇作画质量一下往上提升了不少……《相视一笑轻王权》一话,是2016年3月4日发布,2016年6月月红篇开播,以腾讯的体量,这个反应速度只能用神速来形容。
当然也可能是有高人提前预知到会火,然后早早的追加了预算什么的……这样的高人有可能是存在的,嗯,理论上。
千颜篇的作画质量又迎来了提升,对比下沙篇,感觉就是小丫鬟突然变成了富家大小姐呢……
真希望有一天妖狐能有岛国大和号2202那样的画面质量啊……
按理说吧,妖狐小红娘以现在的人气,应该到了割韭菜的时候了,以腾讯的专长,出手游割韭菜顺理成章,腾讯的技术力一年时间出个手游玩儿一样的,如果是换皮那更快。
然而腾讯并没有出手游,这有可能是因为手游改编权还在夏天岛手里,但是你说腾讯捧红了妖狐之后不把手游改编权买来,你信么?
到现在没出手游,有可能是打算制作精品手游,所以给了较长的开发周期,也有可能腾讯本身就不打算那么快开始割韭菜,毕竟匆忙割韭菜实际上等于在消费IP的潜力,万一手游本身质量不行,还会导致IP劣化。
你看看隔壁《那兔》,急急忙忙的出了个手游割草,结果手游才运营了多久就完蛋了,连带着让很多人粉转路。
再说了,妖狐的手游就算再赚钱,能比得上王者荣耀么,腾讯手握王者荣耀,烧钱烧得更理直气壮了。
其实腾讯从最初就没指望这些IP那么快就能开始赚钱,我前面就说了,腾讯的野心是要烧钱烧出国民级IP,然后搞大电影,出3A游戏,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手游圈钱,但是那都是IP充分成长以后的事情,人家腾讯根本不差钱,妖狐作为新IP变现压力基本没有,它就是腾讯泛娱乐布局的一部分。
有人说那同为腾讯掌握的IP《全职高手》怎么开始出手游了,你们啊,要学会观察。全职高手动画片头出现了什么?有企鹅娘么?
没有,全职高手的片头商标里面,出现的不是可爱的企鹅娘,而是光芒四射的——真正的企鹅。
这两个IP,虽然都是泛娱乐战略的一部分,但是实际运作是由腾讯旗下不同的业务群来操作,所以做法和风格比较不同。有的事业群可能就想着在烧钱的同时多少补贴一点。不过,全职高手的手游也制作了两年了,15年的消息,现在还没有看见大规模宣发,估计做得很谨慎,以手游的开发周期而言应该不会像那兔一样来个劣质换皮……
想不到一个片头LOGO能得到这种信息吧?实际上日漫也可以从LOGO得到信息的,每一部动画在OP之后出现的那个“提供”,里面列出的就是给钱的大佬和版权方,能看出很多虽然没什么卵用但很有意思的东西。
可能有人要问了,你怎么不谈人民币石油期货和黄金期货挂钩?中国这个动作,明显是准备建立中国版布雷斯顿森林体系,这么大的事情你不讲解点啥?
这个嘛,我,今天早上八点左右,刚刚发现一个肝了50小时的传奇难度铁人存档因为XCOM2资料篇那巨多的BUG而无法读取了,心情极差,于是去看动画调整心情,一口气把妖狐小红娘日语版看到最新一话,有感而发。
不行哦?
明天我们再来聊人民币石油期货和黄金期货对接这事情。
PS:我现在突然觉得,东方月初和红红的人生莫名的和祁厅花的名言“以生命为代价胜天半子”很配啊……真人版请让厅花来演东方月初可好……
今天的诺亚:一个胖子的尴尬